2025年1月,我國水資源費改稅首個征期順利收官。這項自202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開的“費改稅”試點改革,推動我國邁入以稅收杠桿調節用水方式的新階段。作為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舉措,水資源費改稅首個征期平穩落地的背后,既有稅制設計的科學考量,也有征管機制的創新實踐,更折射出全社會節水意識的增強。
改革平穩落地——
從“費”到“稅”的無縫銜接
此次水資源稅改革以“稅費平移”為原則,確保企業和居民用水負擔總體穩定。根據《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》,直接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為水資源稅納稅人,應當按規定繳納水資源稅,實行從量計征,適用稅額由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考慮本地區水資源狀況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水資源節約保護要求分類確定。湖南省衡陽市近尾洲水電廠首月申報水資源稅5.8萬元,按此推算全年稅負與原水資源費基本持平。
在征管層面,水利部門與稅務部門協同發力,構建了“稅務征管、水利協作、自主申報、信息共享”模式。通過數據共享機制,電子稅務局可自動預填取水許可證、取水量等信息,并計算稅款,大幅度減少企業手動操作。上海市某公司通過電子稅務局一次性完成申報,全程耗時僅幾分鐘,彰顯數字化征管的高效。
政策導向明確——
差別稅額激發節水動力
通過差別稅額強化稅收調控功能是這次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。一方面,對用水效率達到國家先進值的納稅人減征稅款,形成正向激勵,促進節約用水;另一方面,對取用地下水、水資源嚴重短缺和超載地區取用水,以及洗車、洗浴、高爾夫球場等特種取用水從高確定稅額,倒逼其轉變用水方式、優化用水結構。
這一政策導向已初見成效。例如,貴州省遵義市某加油站因洗車業務的水資源稅較此前費用翻倍,隨即開展節水培訓并計劃更新設備;南寧某制糖企業正在通過回收廢水、循環利用冷凝水、增強職工節水意識等措施,提高水資源利用率;湖南省電力公司則通過測算“節水賬”,調整用水結構,減少損耗。
河海大學商學院主持推進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《中國水資源稅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》的博士后吳正指出,稅收杠桿的引入,使企業從被動交費轉向主動節水,推動“經濟賬”與“生態賬”的統籌。
改革實施前,公眾最關注的是“水價是否上漲”。《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》明確要求終端綜合水價結構逐步調整,確保居民正常生活用水負擔不增加。湖南省岳陽市居民鄧女士發現水價未變,打消了疑慮。吳正表示,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繳納的水資源稅不計入自來水價格,進一步保障了民生需求。
與此同時,節水理念正通過改革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方面。寧波市某熱電公司財務經理表示,企業開始關注管網漏損率,計劃通過技術改造降低損耗;安徽省通過政策引導,實現首個征期內城鎮公共供水企業成本有所降低,其他行業和特種行業用水成本有所增加,較好地發揮了水資源稅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,鼓勵用水戶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。
地方財力增強——
稅源拓展助力綠色轉型
水資源稅改革不僅優化了水資源管理,還為地方財政注入新動能。改革后,水資源稅全部歸屬地方。安徽省首個征期實現水資源稅收入約4800萬元,上海市421戶企業申報稅費2500萬元,稅源穩步拓展。
此外,地方在稅額標準、減免政策等方面被賦予更多自主權。例如,福建省根據區域水資源稟賦設定差異化稅額,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。這一改革既增強了地方財力,又為未來將水資源稅納入資源稅法奠定基礎。
下一步,水利部門將與財政部門、稅務部門深化協作,積極開展信息共享,加強稅收征管協作,抓好試點跟蹤分析,確保試點平穩有序實施,充分發揮稅收的剛性作用,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。正如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所言,水資源稅改革既是挑戰,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契機。
從“以費控水”到“以稅促節”,水資源稅改革不僅增強了地方財力,更激發著全社會節水的內生動力。
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:010-85763025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
E-mail:szy@sinowbs.org Copyright ?201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
掃碼關注
水利水務網